优秀稿件选登——我们正青春
来源: 本站日期:2017-05-08发布人:已浏览:146
大厂回族自治县信访局——宛瑞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亲爱的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我叫宛瑞霞,来自大厂回族自治县信访局,我演讲得题目叫《我们正青春》。先请大家听一小段音乐(《时间都去哪了》)...... 这首歌触动了太多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它也深深感动了我,它感动了你吗?接下来,让我们顺着时间的脚印慢慢聊。 十年前,我从北京一家企业辞职,通过全县公开招聘考试进入我县信访局工作。幽默的讲,我从一个私人变为公人!我激动,我兴奋,我骄傲!新环境、机关的工作方式让我感觉很新鲜,以至于起初看到单位每天那么多信访人我甚至觉得刺激。慢慢的,我回过味来,深刻的明白了,我落脚在这里,意味着每天将要面对什么。要每天面对问题,面对愁容,面对眼泪,甚至面对无端的指责.....这份工作仅仅依着年轻、仗着热情、拼着干劲是绝对干不好也干不长久的。它需要你有坚定地理念、十足的爱心、百倍的执着、千般的努力。外人听听就觉得好难啊! 这十年,从来访登记、接谈信访人、协调责任单位、解决信访事项到外围维稳值班我统统经历过。信访工作琐碎而繁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头万绪。我深刻感受信访工作的压力,切身体会信访干部的艰辛:女同志当男同志用,男同志当机器用。在家里都是“一把手”的我们每天在单位面对的却都是怒气冲冲的脸色,不绝于耳的是哭闹叫骂,埋怨数落。真的好烦啊!慢慢的我从欣喜到犹豫,由热情到沮丧,甚至想过退缩......你有过这种感觉吗? 不过,今天我不想过多的说我们有多么的不容易,因为你我同为战友,你我“心知肚明”!既然我们满怀激情来到这里,既然我们经历心酸委屈都没有离开,说明这里有我们难以忘记、难以舍弃的: 一对衣着朴素的老夫妇眼里含泪的诉说自己家里的不幸:大儿子遭遇车祸全身瘫痪,肇事者逃逸。大儿媳因为接受不了现实,放弃了瘫痪在床的丈夫和不满三岁的女儿离家出走。二儿子只得挑起整个大家庭的重担,因为负担太重,看不到生活希望的二儿媳妇选择了离婚,留下了一个一岁多的男孩。二儿子承受不住一系列的打击,以出门打工为由已经两年没回家,也没有往家里邮寄一分钱。老大妈要种地,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大儿子,要照顾两个年幼没爸没妈的小孩;65岁的老大爷出工干些体力活艰难的维持着角色缺失的家,现在脚又受伤了,多么艰难的一家人,我要帮助他们......难忘记,老大妈老大爷得到帮扶后含泪微笑的握着我的手,难忘记小朋友那天真烂漫的脸庞,是信访这份工作重重的敲击着我内心的那份善良,让它迸发出来。 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农民工兄弟辛苦劳累一年却拿不到工资回家过年,背着寒酸的行囊蜷缩在角落里,他们需要帮助......难忘记,他们手捧“辛苦钱”,憨憨的朝我笑笑,甚至没想起说声谢谢。是信访这份工作让我觉得虽然自己没有愚公移山的大器和嫦娥奔月的飘逸,但有更多的人需要我,我的光阴没有虚度,它沉重而饱满! 奥运、APEC会议、大阅兵、全国“两会”、重要敏感期、阶段攻坚等等等等,从头至尾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单位全体“在家”人员,加班加点,接访无时限;在外同志背着简单的行李,拎着马扎,淹没在人群中。难忘记,紧张工作顾不上吃饭,肚子咕咕叫时,抽屉里悄悄放进去的小点心;难忘记,妥善解决一件信访问题时的那份成就感与自豪感;难忘记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时,同事们脸上洋溢的胜利的喜悦。是信访这份工作让我们在虚浮的社会现实中深刻的体会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的意义。 种种种种,是一般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曾经历的,是即使讲给他们听,他们也难以深刻体会的。这是一种历练,是一种信念,是人生的另一道风景,虽然有心酸,但是很深切!想想自己能为弱势群体解决困难略尽微薄之力,总是止不住内心一热;看着一触即发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我们从平淡中感到了激越!战友们,我们正在经历着相同的一切,我们彼此理解,那种酸甜苦辣咸统统充斥的感觉也只有我们知道。组织的信任是火热的使命,群众的需要就是如山的责任。让我们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昂起笑脸,继续前进吧! 在演讲即将结束时,我想以一首改编版的《时间都去哪了》—《我们正青春》献给大家!写的都是咱们的点点滴滴,大家共勉! 楼前榕树长新芽,院里玉兰又开花; 同甘共苦那个他(她),那是最美好年华; 时间匆匆如流沙,一幕幕像剪贴画; 转眼十年又盛夏,迎来送往旋转啊; 时间都去哪了? 安慰苍老含泪的老妈妈, 背着行囊的(农民工)兄弟啊,相信我们安心回家吧;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回头看看青春就要过去了, 神圣使命别忘了,擦干了汗水坚定地向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