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廊坊市人民政府门户网日期:2022-02-09发布人:admin已浏览:175
“这个是由石膏做成的恐龙足迹铸模。”近日,在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鲁艳明创新工作室内,带头人鲁艳明手里拿着一个石膏铸模向记者介绍,2021年4月至11月,他们一直在开展“河北省宣化南部中生代动植物遗迹调查”“河北宣化立石村动植物遗迹群详细调查”项目,“每天的工作就是选定区域、布方、清理、统计足迹特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具有代表性恐龙足迹时需要铸模。”
“宣化南部恐龙足迹产地出露面积共计30000平方米,是燕山地区最大的恐龙足迹集中产地。目前,共识别行迹80余条,较好地还原了晚侏罗世恐龙群落的生存场景,为恐龙群落的行为学、生态学研究以及科普提供了新的材料。”鲁艳明说。
据了解,鲁艳明创新工作室于2018年创建,现有8人,以古生物调查、研究与保护及开发利用作为主要创新领域;依托古生物相关项目拓展科技创新,以古生物调查技术手段创新及资源开发利用创新为主;定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不定期组织成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
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实景三维重建等多维度数据;首次将考古工作方法引入古生物调查研究工作中;采用环保硅胶、石膏对特殊化石遗迹(恐龙足迹)开展铸模……翻开工作室创新成果目录,一项项成果赫然在列。工作室成立至今,不断将新技术、新思路应用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完成了9个河北省古生物资源调查评价项目。
在富智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韦存银创新工作室同样拥有一支名副其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队伍。该工作室是以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韦存银名字命名的。目前,工作室成员共有8人,工作室主要职能是组织技术攻关、开展技能大赛等。
“整条生产线共应用了19项工作室技术创新成果,从印刷、贴片、光学检查、焊接……一个印刷电路板到印刷电路组件,大概需要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既提高效率又减少了成本。”在生产车间手机电路板SMT生产线前,韦存银向记者介绍。
不断地攻坚克难,韦存银创新工作室在创新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
工作室不仅在企业内部进行创新,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训SMT印刷工站、贴片工站等累计46场,共培训460人次。举办岗位技能大赛6场,为企业选拔技术类人才120余人,分布于各个技术工作岗位,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技术岗位的知识永无止境,只要把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别人,才有压力去钻研更新的技术。没有压力,创新就没有动力。”韦存银说。
近年来,我市不断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劳动领域推向深入,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在技术、业务等方面的专长,深入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工艺技术难题,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近三年来,我市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315个,确定创新课题1000余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850项,申报专利620项,创经济效益8700万元。
冀ICP备17021791号-1  版板所有:廊坊为人民服务网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裕华路226号
联系电话 :0316-1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