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做信访 ——固安县信访局 谢伟利
来源: 本站日期:2017-06-30发布人:admin已浏览:1331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信访干部,现在信访局信访股工作。自2009年调任县信访局以来,负责乡镇群众来访接待工作。光阴流逝,一晃已有8年的时光。8年的信访工作,使我感触颇多,这之中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欣慰,因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能与群众谈心、能为群众更好的服务。这辈子选择信访工作,我无怨无悔。 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农村信访工作涉及到的矛盾错综复杂,既有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问题,又有因地基高低、邻里不和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的矛盾。不管大事小事我都负责办理到底。因为在调解一线工作了8年的我,深深的体会到老百姓来反映问题,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所以作为信访接待人员对每一位来访的群众都不能有一丝的懈怠。有一次,村民陈某给信访局打来电话反映问题,因为情绪激动电话中对反映的问题表述不清,而且越说越着急,当天负责电话接访的我接到电话后,采取提问的方式,我问什么陈某答什么,渐渐的陈某稳定了情绪,将与地邻居刘某之间的矛盾慢慢讲来,原来是陈某和刘某两家的地界不明引起了纠纷,地界确定不了,两家都不敢轻易种庄稼,再有节气不等人,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将耽误一季庄稼,那样就会损失更大。听明白了陈某的叙述后,我马上联系所属乡镇,要求乡政府安排专人同村委会联系,查阅分地底册,重新确定地界。第二天,陈某打来电话称,两家的地界已重新确定,矛盾得到了圆满化解,陈某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深深地表示感谢。 细心耐心疏导群众。在面对面的接待群众过程中,有些信访群众不理解政策、而且言语过激。但我认为,群众激动的过程往往是情绪发泄的过程,有效的引导才能有利于上访人在宣泄后冷静的处理问题,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时我总是耐心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上访人宣泄完冷静下来后,再帮助其分析得失、说清事理、讲明法理,用真心消除双方的隔阂,将矛盾纠纷由激化引向平和。例如我接待过一位60多岁的村民张某,反映1990年张某将自家的老宅子卖给本村的村民后,一家人外出打工,现年纪大了,又想回村居住,同村委会申请宅基地,但村委会不予办理。上访人来到信访局气势汹汹,要求县政府给予评评理。了解情况后,我一面安抚张某,一面同国土部门咨询关于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的相关政策。张某又称无处居住问题如何解决。我就细心的与张某聊起了家常,得知张某的儿子在县城有住房,因家庭内部有小矛盾无法一起居住,于是我及时与张某儿子所居住小区的居委会取得联系,帮助调解家庭矛盾,经过一番努力,老张一家人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八年多来,我直接处理或参与处理了信访问题3654 件,接待来访群众 16700余人次。多年的信访工作,有辛酸,有汗水,有欣慰,有快乐。总之,只要点点滴滴从细微做起,全心全意为百姓办事,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无愧于基层信访工作者的称号。